#王兵语录#
希望从政府到企业家,都对中国的“社会企业”发展之路“伸一把手”,做大做强中国的社会企业。
较早前,爱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兵参与“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会”,他在发言中谈到,中国的社会企业现在刚起步,但是在政府政策和法律层面极不配套。
“社会企业均以商业运作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其平台和承载体非常关键,但目前中国比较合适的称谓叫‘民非企业’,这是中国独创的说法,也是经过民政机构注册的,但民非企业投资人没有财产权,也无法参与分红,股权亦不能转让,不能贷款、不能举办分支机构,”王兵说,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
在王兵看来,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有热情,没领导力”。这些社会企业规模上不去的诱因是,管理素质低,人才的管理、储备差距大,目前基本处于“探索和挣扎阶段”。
尽管社会企业在中国存在诸多问题,王兵仍然认为,随着中国未来相关政策、法律的配套逐步完善,社会企业还是有发展空间的。他举例说,“我们爱佑和阿拉善这样的基金会,已经开始逐步参与到中国民间社会企业发展中,爱佑我们成立了爱佑和康,专门改造中国自闭症儿童交易的民办非企业,由我们全资发起的。原来中国民非企业,社会企业做自闭症的都是以家庭的,妈妈们组成的,很小的作坊式的。我们去年9月份在深圳成立以后,未来两个月我们在北京成立以后,我们未来十年将会在全国30个省市,我们要建成连锁的,对自闭症残障儿童综合的服务支持机构,这样在规模、管理上提升这方面。”
王兵认为,关于慈善教育方面的机构很弱小,但在环保领域,中国目前“迫切需要民非企业”,而社会企业领域,因为其“比较敏感”,社会企业的发展之路“更难、规模更小”。他呼吁,希望从政府到企业家,都对中国的“社会企业”发展之路“伸一把手”,做大做强中国的社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