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联盟)2015年年会暨“2015寻找中国返乡创客”路演在深圳洲际酒店举行。20位返乡创客参加了本次返乡创客路演,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柳溪等十人的返乡创客项目获得青睐,成为本届创客融资的十大赢家。
本次返乡创客路演现场由中欧校友爱心联盟公益人陈瑶主持,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顾远、e农计划副理事长姜亚东、希奎创投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孔拴民等12人组成创客路演评委团。
青年人返乡,燃起乡土中国希望
对于农村的现状,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感触良多:“汶川地震一年后,我到了一条村子里,村里的房子已经盖好了,政府把道路修到村口,但村里依然是烂泥地。我们建议老乡,地震过了一年,可以拿地震后的砖铺垫一下,起码你不会摔倒,对孩子的安全有好处。村民众口一致回答等政府、等NGO。一个社会到了自己不扫门前雪,凡事想着有伟大的政府。到了这个地步非常可悲,这是人类与人性的倒退。”
他认为,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如果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把在外面世界接触的文化带回来,这将是十分伟大的力量,这和政府管理改进,外部志愿者帮助留守儿童是不一样的。返乡创业有很多政策,如若发扬,将形成一种新的下乡,这是乡土中国的希望。只有乡土中国的乡村有了希望,我们国家才会真正有希望。
返乡创客有效报名群体中,80后、90后占85%,80后占60%,这是一群特别愿意思考自己生命意义的群体,他更愿意面对真实的生活。面对乡村很多产品标准化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想法创意。
创客项目:乡村农产品市场化
一部分返乡创客瞄准了乡村农产品市场。“爸爸的苹果”创始人刘阿娟,建立苹果和农民之间安全、透明的信任关系,给予苹果最好的种植环境和种植条件,让苹果获得最大的经济和营养价值。川西人苏缔光通过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推销川西原始产品。
彭钟通过一亩三分地价值转换,聚焦人、自然、土地、粮食相关的土地计划,用乡土乡情的主题演绎现代化的工具。周智勤主推的贵州小黄姜从情怀出发,通过文创特质,给土地和农村家庭更好的回报,也把好的产品给更多的消费者推广。
创客张宗田看重垃圾处理问题,通过市场、企业、社区模式有机处理垃圾。马小棋的自然教育中心项目,以网络打造人才培养基地促进自然教育的发展。
返乡创客运用现代模式将现实切身问题与乡村本土进行巧妙联合,成为一大亮点。创客柳溪眼中的是稻田,通过卖大米让消费者和农民实现链接。祁霖将环境教育融于民宿中,打造米水房子,让城市人通过徒步、骑行与冥想接触自然。
社会性考量不影响商业效率
20位返乡创客的路演得到了创客奖金支持机构的大加赞赏,但面对这样非纯商业性的返乡项目,创客们也需要有更多的社会性考量。正如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所提到的:“我们参加的是比赛,在社会性上多一些考量。其实不干扰商业上的效率,往往有更多的创新让我们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