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9月12日,“分享责任——中国首席责任官计划”第二期如期开课。本期名师授课内容以企业本质责任为课程主题,围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议题展开。在企业实地考察环节,学员们将走进位于鄂尔多斯的神华神东煤炭集团,了解神华集团领先的社会责任实践。
第二期第二课主讲教师:刘铁民,现任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科技工作。没来现场不要紧,看小编来分享课堂笔记吧。
近年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重大安全事故已经成为我国安全生产最突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人命关天,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尽管如此,为何还会出现令人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
刘铁民首先为学员们剖析了近年来大量安全生产事故的起因,他多次提出疑问,企业是否可以规避这样的风险或者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可以做到无人员伤亡?答案是肯定的。
严峻的安全形势反映出我国安全管理的基础相对薄弱。安全管理不仅包括风险管理,也包括应急救援能力。在这两方面,近几年都有惨痛的教训,充分反映了我国安全管理存在的弊端。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积极应对挑战,必须引入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理论。
首先,实现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风险治理转变。风险治理是对事故发生原因的治理,目前大部分企业仅仅是为了预防事故,而强调隐患治理就是强调危害治理,不仅要做到根除危害,加强风险控制,还包括严格安全准入、过程控制,加强岗位工人的安全知识培训等。
其次,构建现代企业的系统安全管理。目前安全管理仍然是碎片化的,如何使安全管理成为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重要的不是各部分之和而是要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整体”,刘铁民用自行车形象作比,“自行车零部件如果不组装,那么堆在一起仅仅是各部分之和,只有系统地组装起来,才是一个可以有序运转的整体。”
第三,安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和先导。安全文化是安全观念与安全行为的综合,不仅包括政治决策、发展理念、价值观认同还包括法治环境、公众素质等。很多情况下,企业往往不是不能做,而是没有意识到要去做,例如应急通道的设置、材料的合理使用、生产车间的管理等等,这些行为都可以反映企业的安全文化和理念。
最后,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准备能力建设。从预案、组织资源和培训、演练再到评价改进,形成一连串闭环管理 。
新《安全生产法》的亮点之一就是明确了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立法宗旨,这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一个进步。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课程的最后,刘铁民老师跟学员们分享了这样一个道理,佛家讲修和行,安全生产亦是如此,要说到更要做到。